首页 > 文章中心 > 图书馆专业

图书馆专业范文精选

图书馆专业

图书馆专业范文第1篇

近几十年来,中国图书馆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图书馆的专业化水准也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不少图书馆,特别是一些基层公共图书馆,有很漂亮的馆舍,但藏书建设、参考咨询、读者服务、阅读推广、地方文献搜集与整理等工作都不尽人意。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由于图书馆管理水平与馆员专业化水平不足所造成的。那么这是否说明中国图书馆学教育未能为图书馆事业培养出必需的人才呢?

中国藏书的历史至少已有3500年了,后人发现的甲骨文献在商代是被有意识地收藏的。文献典籍的收藏、整理、利用,对中国历代王朝与学者来说,都是一件神圣与重要的事情。中国第一本图书馆学著作《别录》是由汉代刘向(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所撰,距今亦有两千余年了。这本书虽只有少量篇章存世,但我们仍能看出,作者对当时国家藏书所作的研究,并取得很高的成就。至此之后,中国历代图书馆学、目录学与文献学著作都有撰述,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藏书传统与研究传统。20世纪前50年,是中国教育向西方学习的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现代的图书馆学教育开始形成。20世纪初的一段时间里,一些大学已开设了一些图书馆学课程。1920年,美国韦棣华(1861—1931)女士与中国沈祖荣先生(1884—1977)仿照美国图书馆学教育的模式,在武汉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图书馆学校——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在此后的60年间,图书馆学教育没有太大的发展,基本上就是由两家教育机构支撑着全国图书馆教育的局面,他们是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与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图书馆学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目前,中国图书馆学本科教学点有30余家,硕士点有70余家,博士点有10余家。所培养的学生大致可以满足图书馆事业的需求。

我们再看看中国图书馆学教育所教授的课程,大致可分成几部分:(1)应用的部分: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文献信息组织、信息检索工具与实务、图书馆服务与用户研究、阅读推广、图书馆管理、古籍保护与整理、图书馆新技术应用或数字图书馆等。宏观方面涉及图书馆事业建设原理与组织管理体制、图书馆工作流程与机制,专门图书馆工作原理、特点、组织形式、管理体制和发展趋势等。(2)理论的部分: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图书馆学史、图书馆学教育、比较图书馆学、文献学与地方文献、目录学与版本学、图书史、藏书史与图书馆史、阅读文化与阅读史等。从已开设课程来看,图书馆学教育的内容可以满足图书馆事业的需求。

那么,图书馆专业化的话题仍然被不断提出,在图书馆事业中仍然受到不断关注呢?也就是说,为什么图书馆学教育培养的人材,在图书馆事业中并没有发挥重要作用呢?我以为这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图书馆用人制度。不少图书馆,特别是一些基层图书馆,受编制或什么事业编制的限制,招收合同工,影响了不少图书馆学专业学生前往图书馆就业。(2)收入制度。在同一地区,图书馆工作岗位收入相对较低,这也影响了不少图书馆学专业学生前往图书馆就业。(3)领导意识。近期南京机场疫情反映的管理问题,印证了社会上流传的一句话:由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就我所知,不少图书馆,包括很多高校图书馆的馆长,都不是专业的人。很多机构实行轮岗制度,这是对专业化的最大破坏。一个馆长,即便不是专业人士,他在馆长位置上,通过学习、进修及实践,也可以转化成专业人士。但一轮岗,这样的转化过程就结束了。图书馆的主管部门或馆长对图书馆学教育的不了解,对图书馆专业化的不重视,严重限制了图书馆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因此,我认为,在中图,图书馆专业化发展不决定于图书馆学教育。但是,图书馆学教育必须关注图书馆专业化问题。

作者:王余光 单位: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图书馆专业范文第2篇

图书馆学专业论坛的意义重要体现三个方面:

(1)推动了学术交流。图书馆学专业出版期刊的周期一般都比较长,且发行量很少,涉及面有限,研究成果只是给界内享用;

(2)扩大国内外同行间的交流。专业论坛排除了时间与空间上的阻碍,是国内及至国外同行相互相互了解、交流的极为灵活的最佳经济平台;

(3)推动学界批评风尚的构成。论坛是畅所欲言的地方,网民之间不仅可以互动,而且能够自由地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2我国图书馆学专业论坛的现状

2.1图书馆学专业论坛简介

相对于别的学术论坛来讲,我国的图书馆学专业论坛出现的比较晚,当前发展得比较突出好的五个论坛为:

(1)上网,即上海图书馆论坛,又称上图论坛;

(2)学网,即《大学图书馆学报》的读者群;

(3)问网,即网络图苑;

(4)书网,即E线图情之E线论坛;

(5)寒网,即中国图书馆学者联盟,简称寒网。

2.2图书馆学专业论坛的比较与分析

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上述五个图书馆学专业论坛,以促进今后我国图书馆学专业论坛的发展,结合内容设置、形式、检索模式等方面的调查对这五个图书馆学专业论坛实行比较分析。可从如下两个方面加以说明:从图书馆学理论方面就论坛版块建构、帖子内容及讨论区主题等来分析,该讨论内容基本关联到图书馆学科的相关话题。可是理论内容的含量均不同,有着一定的差别,文章、帖子质量也不统一,有的属于学术论文;有的则只是一个标题或者一句话。从图书馆新技术应用方面来分析,在五大论坛上均能够发现有关图书馆新技术运用,例如数字图书馆技术、网络资源的共建共享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包括论坛中的(特色内容、栏目的设置、管理方式、版面设计、检索方式等)。总体来讲,当前我国图书馆学专业论坛仍处在起步阶段,存有许多的不足。具体体现于如下几个方面:

(1)对论坛有所熟悉掌握的人比较有限,自然参与者比较少,讨论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均达不到一定程度;

(2)论坛的风格与定位不够鲜明,强化不断发展还需有一定的时间及过程;(3)论坛的版面功能构架还需进一步完善。

3图书馆学专业论坛的展望

可归纳如下几个方面:

(1)规模会不断扩大。BBS的本身优势,将引起愈来愈多的人关注重和参与进来,用户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而且相信必有更加多的图书馆学专业从业或爱好的人以及经营论坛的人建构更加多样的图书馆学专业论坛。所以,图书馆学专业论坛不管从参与者数量上看,或是从论坛的数量上看,其规模均会进一步扩大;

(2)服务模式会多样化。当前,论坛主要是用户自发地展开问题讨论、自己的看法建议,服务模式不是太多。此外,以E-mail为发帖手段亦是论坛的一种有益补充,其可以回避论坛“灌水”现象的发生,并有利于高质量、高水准言论的凸现;

(3)用户整个素质同论坛水平都会有所提升。网民为图书馆学专业论坛开展活动的主体,其会积极地参与到论坛的讨论中来,并且会逐步养成善于独自思索的习惯,及至会出现有思想深度的学术评论者;

(4)讨论区会不断多元、细分化。不同的用户有不相同的要求,不一样层次的用户对学术水平的需求也不尽相同。为了适宜此需要,图书馆学专业论坛会不断对讨论区的主题实施细分,促使每个用户都可以找到自己热衷的话题领域。

4结语

图书馆专业范文第3篇

为学生借阅图书提供指导是高校图书馆的一项常规工作,对特定专业学生进行专业书目推荐服务则是此项工作的薄弱环节。从专业书目准备、专业书目推荐人、推荐时间等方面分析了制约专业书目推荐的关键因素,提出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实现专业书目推荐的方法,并对推荐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

关键词:

微信公众平台;高校图书馆;专业书目推荐

在一项关于高校大学生和研究生阅读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在阅读中最主要的困惑是不知道读什么书。许多学生表明,他们迫切需要得到专家的指导[1]。目前,高校图书馆常以张贴海报、在图书馆网站上设置阅读推荐专栏等形式为大学生借阅图书提供指导。这些方式推荐的书目通常是面向所有学生共性的素质拓展类图书。针对特定专业的学生进行专业书目阅读推荐,尤其是在结合学生培养方案、学期开课情况动态提供推荐服务上则比较薄弱。本文将重点围绕该问题展开探讨。

一、专业书目推荐概述

专业书目推荐是高校图书馆图书推荐服务中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它是针对大学生读者,围绕学生所学专业,对文献进行的选择性推荐。专业书目推荐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学生只有通过阅读优质的专业书籍,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才有可能掌握更多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也才有可能在这个领域有所建树。由于专业书目推荐涉及到众多专业,没有哪所高校的图书馆能独立完成专业书目的编制工作。大多数高校图书馆没有开展专业书目推荐这项服务,或者说这项服务的功能由学生所在学院(系)任课教师不自觉中承担起来。部分任课教师在承担某门课程任务时,会向学生推荐本门课程的参考书目,这样的推荐行为是一个自发行为,另外,任课教师推荐专业参考书目时并没有结合图书馆的馆藏情况,难以保证推荐后的执行效果。部分高校在一定程度上实行了专业书目推荐的服务,多以学科馆员服务的形式来体现这一功能。通过设置学科馆员,每位学科馆员对接某个院系,推动对口院系与图书馆订购资源、编制相关学科读者参考资料[2]。但从推荐专业书目工作实践过程中,发现这一服务难以得到有效落实。其原因在于,一方面此项工作单靠图书馆的力量很难完成,另一方面,没有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即便有院系的参与也很难有效实施。因此,要开展好此项工作,首先要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校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等单位要相互支持及配合。其次,要制定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为实施提供机制保障。

二、专业书目推荐模式

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服务可分为共性信息和个性信息。相对于全校学生来说,专业书目推荐属于个性化信息,是要根据学生所在年级和专业推荐与其专业学习相关的参考书籍。由于推荐内容涉及专业知识背景,推荐对象要精细到年级、专业,实施专业书目推荐需要合理调度涉及该项工作的各种要素,才能发挥专业书目推荐的作用。

(一)馆藏专业书目准备

专业书目推荐的前提是学校图书馆要准备充足的专业图书、文献资源,为后续的推荐提供书目来源。图书馆要设置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安排专人对接各个院系。各院系也要安排专人负责收集本学院各专业需要采购的图书清单。通过双方的互动合作,充分发挥出院系在采购图书中的推荐作用。图书馆收集各院系各专业推荐的书目后,根据现在馆藏情况,最终形成专业图书采购清单,及时做好专业书目的采购入库工作。

(二)确定专业书目推荐人

许多高校专业书目推荐的实践效果并不理想。其原因之一是执行推荐的人员通常由图书馆馆员自己承担,人手不够且没有专业领域知识支撑,其结果是“非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效果自然不如人意。而且,专业书目推荐要结合专业培养方案、学期开课计划动态确定推荐内容,只靠图书馆自己的力量不能很好完成该工作。学校可成立图书馆专家荐书委员会[3],从各院系聘请专业教师、资深教授为“特约馆员”,具体执行专业书目推荐工作。为提高“特约馆员”的积极性,切实发挥其作用,学校层面要制定出台相应的激励措施或政策,在绩效考核和工作量核算时充分考虑他们的这部分工作。同时,要建立配套的年度考核机制,督促相关人员把工作做好做实。

(三)确定专业书目推荐时间

高校以学期为单位开展教学活动,专业书目推荐要与学期开课计划相联系,根据当前学期的课程开设情况确定推荐的专业书目。由此可见,专业书目推荐是一个常规性工作,在每学期开学之初,推荐人应该将推荐信息传递给学生。

三、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专业书目推荐方式

微信公众平台是在微信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通过这一平台,个人和单位都可以打造一个微信公众号,并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互动[4,5]。高校图书馆要将专业书目信息准确、及时地传递给学生,可以通过建立基于微信公共号的应用系统实现。与图书馆开展书目推荐工作传统手段相比,基于微信公共号的应用系统更具开放性,通过其“开放的接口”可以轻松将各种信息要素连接起来,在信息传递的准确性、互动性上也有一定的优势。图书馆开展书目推荐工作的传统手段如发放通知、利用图书馆主页开展网络导读服务[6]、利用新浪微博开展书目推送服务[7]、建立QQ群等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容易造成信息丢失,难以做到精准推送。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推送功能,能够比较完美地帮助解决专业书目推荐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专业书目信息能高效、准确地抵达用户,信息到达率几乎是100%[8]。另外,微信公众平台具有用户分组管理,可以根据用户的特点和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推送,提高了信息推送的效率和精准性,避免信息过载现象。在具体实施中,我们需要将全校学生划分为不同的群组。可以按年级+专业对学生进行划分,群组名由年级和专业代码组成,每个年级的不同专业应建不同分组。相同年级相同专业的学生应被分配到同一分组中。专业书目推荐人根据不同学期开课情况给不同群组推荐个性化的专业书目。对于划分群组,一种简单方式是使用微信公众平台自身的管理系统,但这种方式缺乏灵活性。另一种方式是使用微信公众平台提供的高级服务接口编程实现分组功能,该方式需要在申请微信公众号时选择服务号,将使用模式设置为开发模式,这样,用户可以基于需要,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提供的接口开发应用系统。

四、微信专业书目推荐系统设计

基于微信API开发应用系统实现专业书目推荐,首先需要向腾讯公司申请微信公众服务号,启用开发模式,进行认证,这样能够获得更多高级接口开发的能力。要自动获取推荐过程中需要的信息,最大化减少人工信息输入,开发的微信专业书目推荐系统就必须将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和教务管理系统联系起来,如图1所示。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中存储有馆藏图书信息,从中可以获取馆藏的专业参考书目信息。教务管理系统存储了学生的专业培养计划、学期开课情况,可以为生成学生专业推荐书目提供参照。无论是对接图书信息管理系统,还是教务管理系统,如果它们没有对外提供接口,可以直接访问它们的数据库获所需信息。微信专业书目推荐系统的主要功能:

(一)身份绑定功能

学生要能接收到专业书目推荐人推送的信息,关注公众号后进行身份绑定。身份绑定将学生的微信OpenID自动添加到相应的群组中,绑定流程见图2。绑定过程通过提供一个表单接收用户输入,用户需要输入学号、登录密码。当提交表单时,学号、密码、以及隐藏参数用户OpenID被一起传递到后台。后台处理程序将学号和密码与教务系统中的用户信息进行校验,若为合法用户,则获取用户所属年级和专业代码,按微信群组名的命名规则生成群组名,并查询是否存在以该群组名命名的群组,若不存在,绑定失败,否则,调用“移动用户到分组”接口将用户OpenID添加到该分组中。

(二)学期开课信息查询功能

推荐人在推荐专业书目前,要根据各年级各专业当前学期开设的课程决定推荐内容。因此,推荐系统应为推荐人提供便捷的开课情况查询功能。通过专业书目推荐系统与教务系统数据库的数据对接,实现从教务管理系统数据库中直接提取数据,将专业开课信息汇总后呈现在推荐人的客户端。

(三)专业书目分组群发功能

由于分组群发的执行者是各院系的“特约馆员”,因此,图书馆要建立推荐人与分组的关联,即明确推荐人能对哪些分组执行信息群发功能。当推荐人在选择群发对象时,只能看到与自己关联的分组,这样可以避免将信息误推送给其他分组。执行分组群发的过程要经过三个步骤:第一步,准备群发内容。群发内容可以是文本、图片、语音、视频、图文。除文本内容外,其他内容需要获得相应的media_id。第二步,选择分组,根据推荐人选取的用户分组,查询出分组中的用户列表。第三步,执行群发,通用调用微信平台中的信息推送接口,依次对用户列表推送信息。具体算法描述:输入:指定的分组ID1)获取关注者列表OpenIDList,通过调用“获取关注者列表”接口来获取公众号的关注者列表,调用的URL地址为https://api.weixin.qq.com/cgi-bin/user/get?access_token=ACCESS_TOKEN&next_openid=NEXT_OPENID;2)遍历关注者列表OpenIDList,对每个OpenID,执行下列操作:调用“查询用户所在分组”接口,通过用户的OpenID查询其所在的GroupID,调用的URL地址为:https://api.weixin.qq.com/cgi-bin/groups/getidaccess_token=ACCESS_TOKEN;若用户所在的GroupID等于指定的分组ID,则推送信息。

五、结束语

微信公众平台是一种新兴的信息推送工具,其使用形式新颖、便捷。通过使用微信公众平台提供的高级开发接口,可以实现高校专业书目的个性化推送服务,增加信息推送服务的深度。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提供的开发接口,扩展应用,为学校学科、专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张亚军.高校图书馆图书推荐的几种方式[J].重庆转图情研究,2012(4):42-44.

[2]杜辉,刘晓,袁百成.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J].图书情报工作,2015(6):41-45.

[3]刘静.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图书馆书目推荐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5(4):31-35.

[4]钟志勇.微信公众平台应用开发实战[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5]刘运强.微信公众平台应用开发:方法、技巧与案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6]肖蔚,2000年以来我国推荐书目研究书评[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9(3):9-15.

[7]刘哲,高校图书馆网络导读服务现状研究———以211工程院校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3(5):99-103.

图书馆专业范文第4篇

1.1课堂教育重理论、轻实践

图书分类、文献检索、计算机编目等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只有经过多次的实践操作才能系统掌握课程精髓。但在现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因课时少或学校硬件设施不完善等原因,过分强调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对实践操作环节重视不够,这就大大削弱了教学效果,使学生缺乏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法满足信息时代对图书馆员的素质要求。

1.2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因生源不足、经费紧缺等原因,图书馆学专业教师队伍不稳定,优秀教师严重缺乏。目前,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师队伍的骨干力量,主要由两部分人员组成:一是“”前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二是“”后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的研究生,知识、年龄结构都不尽合理。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师知识往往是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学到的知识,对新技术缺乏了解,年轻教师缺乏图书馆实际工作经验,无法将理论与实际有效结合。近些年来,虽有其他一些专业的同志加入教师队伍,但因缺乏对图书情报工作的深入了解,也无法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2对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改革的建议

2.1加强教师的思想品德修养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图书馆作为传播文化知识、教书育人的重要阵地,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培养出的学生是优秀品、合格品,还是危险品、次品。图书馆学专业学生,只有努力学习思想政治知识,用先进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坚定立场,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始终保证服务的社会主义方向。同时,我们应加强个人修养建设,诚信为人,真诚做事,以个人魅力服务和打动读者。

2.2进一步提高专业外语教学水平

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以外文尤其是英文占绝大多数,中文信息资料很少,而不论是学习还是研究,都需要跟踪了解其他国家先进的科学研究成果,客观上就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好外语知识。另外,据有关专家统计,我国外文图书的利用率低于20%,外文期刊的利用率也仅为40%。究其原因,主要是专业技术人员外语水平欠佳,无法有效地分析利用信息。数字信息时代,图书馆既是一个服务机构,更是一个研究机构,图书馆员既是服务人员,更是研究人员,善于从浩繁复杂的数字信息中搜集、整理、利用有用信息是图书馆员必备的素质。因此,图书馆学专业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外语水平,毕业后才能很好地胜任图书馆员的工作。

2.3扩大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的教学内容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有言:“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国际语言化技术的突破,正在把传统的、分离割裂的图书馆推向全球一体化和网络化的新境地。”可见,网络环境下,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图书馆生存与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硬件。图书的采购、分类、编目、借阅,信息的搜集、整序、传递、利用,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管理都对馆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为此,图书馆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光盘技术、通讯技术、文献处理技术、缩印技术、软件技术、信息转换与压缩技术等一系列信息技术知识。

2.4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市场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信息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然而,由于社会分工不同,不少专业人员无法从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出现了“信息爆炸”与“知识饥渴”的矛盾。图书馆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决定了在不久的将来,参考咨询将成为图书馆向社会提供的一项重要服务。另据统计,纽约皇后区公共图书馆系统1997年度解答各类读者咨询达39”万人次,美国公共图书馆每年要解答3.42亿件咨询问题。显然,图书馆员作为“咨询员”、“网络导航员”,只有具备广博的知识,才能很好满足用户多学科多层次的信息需求。因此,图书馆学专业学生必须了解社会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经济学、传播学、心理学、数学等相关学科知识。

2.4.1培养人际关系沟通能力。图书馆是人文精神的家园,人文关怀贯穿于图书馆工作的全过程。在图书馆工作,馆员之间,馆员与读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是相当重要的。通过沟通,馆员可以了解读者需求,读者也能理解馆员工作,从而形成一种融洽的工作氛围。图书馆学专业学生,平时注意人际关系沟通能力的培养,定能给自己以后顺利开展工作提供方便。

2.4.2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到位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过硬的文字表达功夫。图书馆是社会服务的窗口,馆员是这个窗日的核心,图书馆信息服务机构和科研机构的定位决定了语言仍占图书馆工作主题部分。馆员只有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有效地与读者沟通交流,撰写专题调研报告、课题综述、工作总结、研究论文,担任用户教育工作,代译有关文献等。因此,图书馆学专业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首先也是最基本的是要纠正自己的方言,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同时勤练笔,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保证文字表达简洁流畅。

2.4.3培养创新能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面对数字信息时代的挑战和广大读者对信息传递快、精、准的要求,图书馆的许多环节都面临着变革,尚待不断完善和发展。因此,图书馆学专业学生,必须彻底摆脱思想上的懒惰,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提出新思路,发表新见解,探索新领域,形成自己独特的与社会体制相吻合的工作作风。图书馆学专业学生,只要把握好大学时的有利学习时机,热情饱满地学习、实践和创造,时刻以优秀图书馆员的标准来要求和鞭策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便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实现自身价值,赢得社会的理解和尊重。

3结语

图书馆专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业态环境;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能力

当前,我国教育体系正在发生巨大的改变,高等教育深入普及,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不断地提升,其阅读的需求也在发生改变。而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图书资源的聚集地,在满足高校师生阅读、查询等需求的同时,还要发挥阅读服务等社会作用。如今,“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出现,对高校图书馆而言,要想提升自身发展,其就需要注重与时展相契合,而转型升级就是改革的关键。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培养和提升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的职业能力已经成为推动高校图书馆转型升级的基础和核心[1]。

一、新业态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能力的新要求

如今,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推陈出新,要与时展相适应,高校图书馆就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服务模式,优化读者在阅读和信息获取上的便捷性,提高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能力,让他们具备满足馆员岗位要求的基础能力,还具备更专业的馆员技能以及相应的科研能力[2]。

(一)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

高校图书馆主要的服务对象是高校师生,在开展服务的过程中,其馆员的专业能力是最为重要的。我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就明确地对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能力要求进行了界定[3]。作为新时代的高校图书馆员,首先,其应该具备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无论是大数据的应用,还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应用,对高校图书馆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图书馆本身就积累和聚集着大量的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资源类型丰富,层次鲜明,而且为了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高校图书馆注重信息资源的精细化和个性化。这就更需要高校图书馆员具备信息技术工具的应用能力,能够更快地获取、处理以及整合海量的图书信息资源,从而帮助读者更快地找到所需要的阅读材料或者信息资源,极大地节约时间,满足读者需求。其次,高校图书馆员需要具有组织、策划、协调以及沟通等能力,能够将繁复的图书资源分门别类,搭建起具有针对性的信息网络检索服务平台。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高校不同于中小学,其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以及科研开发等领域的众多信息资源需要进行整合和规划。而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在很大程度上也代表着该高校的学术科研能力以及教育深度和质量,其所拥有的便捷查询检索系统对高校师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再次,高校图书馆要想获得可持续性发展,还需要博采众家,积极地开展跟兄弟院校的合作交流。这需要高校图书馆员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即信息素养教育以及培训的能力,既能够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运用于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检索或者是文献资源整理,又能够解决高校新生群体的入馆教育问题,还能够满足毕业生群体的文献资源检索需求,并为高校教师开展科研课题申报提供辅助以及查询等帮助。最后,高校图书馆员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外语,无论是为了加强跟国内外高校之间的交流,还是更好地为读者提供外文文献服务,这都是十分必要的。

(二)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作为高校图书馆员,其在满足图书馆员专业技能要求的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更好地为高校的学科建设以及科研开展提供帮助。高校图书馆员自身要具有不断努力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的觉悟,要善于思考,积极创新,将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教育教学结合起来,为高校师生更好地提供深层次的知识服务,真正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二、新业态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能力发展现状

对在新业态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员而言,其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服务模式,搭建“互联网+”的全新知识服务体系,这是对其提出的更高要求,而整体执行难度又更大。因此,高校图书馆员要明确自身可能存在的问题,比如职业意识不强、专业知识不够、专业技能脱节以及创新能力不足等。高校图书馆员只有积极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够推动高校图书馆更好、更长远地发展。

(一)职业意识不强

对部分高校图书馆员而言,其将图书馆员岗位仅作为自己发展的一个跳跃平台,对高校图书馆员工作的认可度不高,职业意识不强,缺乏敬业精神,没有真正地花费心思去认真琢磨和研究工作内容。究其原因有以下三点。首先,部分高校图书馆对馆员的自身学习要求不高,一些高校图书馆员并不是图书情报学等专业出身的,职业认同感不高。其次,部分高校把图书馆视作教辅部门,不够重视图书馆员及其工作,没有形成体系化的图书馆员晋升通道,导致其难以在职称上有所晋升。同时,他们的薪资待遇和在校内的地位也都有待提升。最后,高校图书馆员缺乏提升自我学识及业务水平的意识,对新技术学习和运用主动性不强,甚至不上心,存在明显的职业倦怠问题。

(二)专业知识不够扎实

部分高校图书馆员对图书馆工作中涉及的相关专业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这跟其并非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资源管理等专业出身有关,但是主要还是因为图书馆员自身职业意识不强,缺乏认真学习、努力专研的职业精神,还有高校在图书馆员选拔上不够重视等原因。

(三)职业技能脱节

随着信息社会发展更新迭代,高校图书馆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地吸纳新鲜的事物,而在这一点上,图书馆员所起到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无论是现代网络技术下的信息检索软件和系统的运用,还是信息保密所涉及的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都需要图书馆员自身掌握相应的计算机应用技术。高校图书馆员只有将这些技术真正地运用于图书管理,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的资源储备和调用价值。但是目前,部分高校图书馆员在这方面的职业技能是不足的,如其对信息检索系统操作不熟练,而图书馆也没有推行智能化、电子化、现代化等,这是其职业技能脱节的表现。

(四)创新能力不足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高校图书馆需要承担起教育、管理、服务以及科研等多种职责,需要为高校师生提供文献信息资源相关的服务。但是部分高校图书馆员依旧沿用传统方式,自身创新能力不足,对新技术的开发以及运用难以真正地达到好的效果,无法满足高校图书馆改革创新的要求。这无疑在变相地削减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而高校图书馆员创新能力的不足也成为制约高校图书馆发挥更大价值的关键因素。

三、新业态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能力提升策略

(一)加强对馆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职业意识,培养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

作为高校图书馆员,其要明确自身的岗位价值和意义,要具备在任何岗位都要发光发热的责任心。虽然高校图书馆员不是教育岗位,但是其本身依旧彰显的是大学教师的形象,服务对象是高校师生。可以说,其本身的存在价值和任何一个教书育人的高校教师一样。因此,作为高校教师的一份子,高校图书馆员本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特别是在如今“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下,高校图书馆员要明确自己的职业观念,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干一行爱一行,不能够三心二意,要积极地投入高校图书馆员的岗位工作,履行岗位职责,发挥自己的价值。同时,高校图书馆员要具有不断提升职业素养、不断增强服务意识的觉悟,要明确在这个岗位上发挥自己价值的方式,要将高校图书馆发展作为自己的事业去打拼奋斗,将爱岗敬业的精神散播出去,以正能量影响高校的师生们[4]。

(二)加强馆员的继续教育,夯实行业领域知识,提升职业动力

在新业态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员需要树立终身学习、不断学习的意识。高校要组织图书馆员积极地进行继续教育,使其及时地了解现代图书馆管理等相关的知识技能,丰富行业知识。高校也可以鼓励或组织图书馆员定期进行图书情报学等专业进修和学习,定期参与国内高校图书馆的研讨会等,让他们在任职期间不断学习,全面掌握图书学、情报学、目录学以及信息资源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并获取相应的职业能力认证证书。这样,高校图书馆员才能够真正有能力满足高校师生在信息资源调取等诸多方面的需求[5]。

(三)鼓励馆员博览群书,提升文化素养

当前,高校在重视对图书馆员专业能力培训的同时,也要给予他们更多自由地参与其他学习和提升多方面能力的机会。高校还要积极地引入科技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鼓励高校图书馆员充分发挥岗位特色,博览群书,通过不断学习去强化对新知识、新科技的理解和应用;可以允许高校图书馆员在日常的图书馆工作过程中,在保证工作质量、提高服务效率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学习,广泛涉猎诸多内容,甚至高校图书馆也可以自行组织馆员学习和探讨相应的书籍知识,从文学、经济、政治到法律、科技等诸多领域,只要他们愿意,便鼓励他们广泛地涉猎和研究,以不断地完善高校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从而使其能够真正地为高校的更多师生答疑解惑。要知道,高校图书馆员在一定程度上是高校信息资源的代名词,他们懂得越多,也能从侧面印证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丰富程度[6]。

(四)创新馆员的培训模式,提高职业技能

当然,高校图书馆员自身仅拥有专业理论知识还是远远不够的,他们还需要掌握与岗位匹配的职业能力,比如书库馆员需要具备的馆藏管理能力;咨询类馆员需要掌握的信息检索、数据分析以及软件系统搭建等能力;还有阅读推广的馆员需要具有海量的阅读积累和一定的阅读指导及相应的营销能力等。伴随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普及,高校图书馆也在不断地引入这些先进的技术,而这就更需要高校图书馆员掌握计算机理论和应用、大数据跟踪、数据库建立管理以及信息处理分析等诸多技术,具备相应的能力,而这些先进科技发展速度越快,其更新迭代速度也就越快,这更考验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技能和学习能力。高校需要加强对高校图书馆员在这些科技运用方面的培训,需要搭建完善的培训体系,邀请相应的专家到校研讨或者让图书馆员以学术交流等形式到外面进行交流和学习。

(五)完善馆员的激励机制,提升职业幸福感

对高校而言,其在高校图书馆员的薪酬待遇和职称晋升通道上也要深入完善,建立对图书馆员有效的激励机制,无论是物质激励,还是精神激励,这对高校图书馆员而言都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其中,物质激励优势在于短期、快速,激励效果明显,但难以持续;精神激励则适用于长期,持续的激励可以通过引导馆员产生并坚定职业自豪感、职业信仰,实现个人的晋升追求等方式进行,让馆员意识到自身成长的美好未来,为这个职业感到骄傲,也愿意努力奋斗。同时,高校应该积极地搭建高校图书馆员的职称晋升体系,建立完善的机制,在职称晋升的评审上公平、公正,这样才能够提高他们的职业幸福感,从而让他们愿意积极地学习、不断地研究,努力地提升自己,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7]。

(六)大力提倡馆员进行科学研究,提升科研能力

如今,很多高校对图书馆员也已经安排对应的科研任务,虽然这些科研任务更多的是倾向于研究如何更好地为高校师生提供图书资源、信息检索等服务,但是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图书馆员的科研能力提出了要求。高校图书馆员在开展日常工作的基础上,要针对读者在图书馆的图书资源借用以及信息检索等问题进行收集、分析、研究,然后撰写论文解决实际问题,也因为有了相应的社科课题项目,很多图书馆员都找到了开展科研的动力,达到了实践促科研、科研促成长的工作效果。

四、结语

友情链接